人物查询网

首页 > 人物查询 > 陕西 > 榆林 > 靖边县人物

靖边县人物录

更新时间:2024-4-2
梁师都 [] (?~628)
  梁师都(?~628年),唐初地方割据者,夏州朔方郡(隋大业三年改夏州置,治所在绿岩县,即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)人。隋炀帝在位,他为鹰扬郎将,大业末年被罢职回归原籍。当地发生旱灾,百姓生活困苦,他乘机联结一伙人杀死郡丞,自称“大丞相”,依附北边的突厥部,袭取了雕阴(今陕西绥德县)、弘化(今甘肃庆阳)、延安(今陕西延安市)等地,自号“梁国”,自称“皇帝”,立年号“永隆”,成为唐朝廷的一大威胁。唐高祖武德二年(619),梁师都出兵攻灵州(今宁夏灵武县),被唐军击败。他借助突厥骑兵一千余骑再攻延安,被唐延州总管段德操打败,暂时北撤200里,复借突厥兵5000南下,……[详细]
  王雅(生卒年不详),字度容,北周朝大臣。夏州阐熙郡新囶县(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境,《魏书·地形志》、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写作囶,《北史》、《隋书·地理志》、《隋志考证》均为囶,即古‘国’字)人。北魏末年,宇文泰任夏州刺史,闻听王雅善骑射,有勇略,即召他为军校。后在攻杀侯莫陈悦及迎接孝武帝元修入长安时,多有功劳,被授都督、赐爵县子。西魏大统三年(537),东魏军分三路进攻关中,其主力军窦泰部抢占潼关,宇文泰率精骑出奇制胜,击溃了东魏军,斩了窦泰,王雅在潼关作战有功。是年十月,东魏高欢率十万重兵攻关中,宇文泰率不足一万兵力在沙苑伏击,兵力相差悬殊。王雅毫不畏……[详细]
杨朝晟 [] (?~800)
  杨朝晟(?~800),字叔明,唐夏州人。行伍出身,在朔方做部军前锋时,屡立战功,被授予甘泉果毅都尉。唐德宗建中初年,他跟从李怀光讨伐割据势力朱泚部将刘文喜,在泾州(今甘肃泾川北)大获全胜,升任骠骑大将军,不久又升为右先锋兵马使。唐德宗在奉天被困时,李怀光自太行山以东发兵救援,杨朝晟为右厢兵马使,带1000多人攻克咸阳,大挫朱泚的锐气,被加封为御史中丞,赏赐食禄150户。后来,李怀光叛唐作乱,德宗到梁、洋一带避难。李怀光胁迫杨朝晟到邠宁(今陕西彬县)游说保驾的韩游环。杨朝晟不愿反唐,借故辞职。李怀光叛乱被平息后,德宗任命杨朝晟为韩游环部都虞侯。在平息裴满的……[详细]
李安远 [] (?~633)
  李安远(?~633),隋末夏州人。出身于豪门。父亲李徹曾为隋朝云州(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)刺史。李安远年轻时不求上进,混迹赌场,几乎破产。中年以后,浪子回头,发愤读书,倾心结交学识渊博之人,学业大大长进。李徹死后,李安远承袭了父亲阳城公的爵位。李渊在太原起兵后,进兵绛州。李安远与通守陈叔达绕城抗守。城破后,因李安远与李渊有旧交,被任为右翊卫统军,封爵正平县公。后因跟随李渊破屈突通有功,武德元年(618)被晋封为上柱国,任右武卫大将军。后来,李安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,屡立战功,改封为广德公。隐太子李建成在与其弟李世民的争-争中,曾多次秘密联络李安远做……[详细]
  戴休颜(727~785),唐代夏州人。出身于尚武家庭。自小从军,以胆略过人、勇武善战出名。唐代宗大历年间,戴休颜被郭子仪擢升为大将,又以军功晋升为盐州刺史。曾奉上谕,平息了党项羌族的叛乱,使河套地区得以平静。朱泚造反,唐德宗李适在奉天(今陕西乾县)被困,戴休颜率3000余人昼夜兼程赶往保驾,受到德宗褒奖,赏赐食禄200户。德宗离奉去梁(今陕西韩城县南的古少梁城)、洋(今陕西洋县)后,戴休颜留守奉天,被升为检校工部尚书、奉天行营节度使。后因屡挫朱泚有功,又升为检校尚书右仆射,赏赐食禄600户。德宗兴元元年(784)七月,戴休颜护送德宗返回长安,德宗赐以姊府……[详细]
  王世积(生卒年不详),北魏阐熙郡新图(今靖边西)人。三国曹魏时王肃的玄孙。父王雅曾任北魏骠骑大将军。王世积身体魁梧,容貌肃穆,在宇文氏北周时屡立军功,被封为长子县公,受到与君王仪仗相同的殊遇。隋文帝即位后,将他晋封为宜阳郡公,后又被任为蕲州总管。在平定南朝陈的战役中,王世积带领水军由蕲水(今湖北蕲春县境)直进九江,与陈将纪瑱大战于蕲口(今蕲春县境内),大败纪瑱,晋封为柱国。后又因讨平桂州李光仕作乱有功,晋封为上柱国。王世积晚年,见朝廷昏庸,国事日非,便恣意酗酒,不预政事。炀帝即位后,王世积遭其故旧亲信皇甫孝谐诬告,以谋反罪被处死。……[详细]
   白坚(1911~1968)原名士魁。陕西靖边人。早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、绥德省立第四师范求学,受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影响,参加共产党领导的-、-,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。同年夏,陕北军阀井岳秀查封绥德师范,白赴北平考入辅仁大学读书,同时从事共青团工作。1930年8月1日参加中共组织的天桥-时被捕,在狱中英勇刚烈,被反动-用刺刀戳掉两个门牙。后因敌人找不到证据而获释,在燕京大学以锅炉工身份作掩护,继续从事中共地下工作,先后担任共青团北平西郊区委组织部部长、团区委书记等职。1932年春被中共河北省委任命为保定特派员,参与领……[详细]
  王周氏,名不详,靖边县小桥畔人。王周氏身健体壮,容貌不佳,为人刚直泼辣,人称“-娘娘”(一说,其子名黑马,人称“黑马娘的”,后讹传为“-娘娘”)。王周氏家世代住在红柳河畔,不知从哪辈起,用自己的木料在河上架了1座小桥,一来便利了交通,二来又可收些小费维持生活。“小桥畔”这个村名也就由此而得。清光绪八年(1882),外国传教士在小桥畔建起教堂,同时在小桥畔沟湾离王周氏家不远的地方又架起1座木桥,和王周氏争抢生意。王周氏对洋人大量置田买地,扩展势力,威胁利诱百姓入教的所作所为早已怀恨在心,此时洋人又直接触犯了她的利益,更是怒不可遏。于是,她带上全家老少和亲戚……[详细]
  白文焕(1883~1944),字章甫,靖边县镇靖人。11岁入私塾,因家境贫寒,只得一边为私塾做饭,一边读书。他天资聪颖,勤学好问,仅4年,便能写会算。16岁时入县衙做工役,后提至“户房”,掌管钱粮达10年之久。后因不满-胡作非为,去职还家。清末,白文焕参加了哥老会,为西北“龙头大爷”。武昌起义后,积极拥护并参与革命。民国十年(1921),在杨虎城将军部下充任“粮台”。十九年(1930),任民国靖边县政府工程队长,领导重修镇靖城及城北门、东门河两座桥。时值灾荒饥馑之年,白文焕慷慨解囊,输捐精米10石(约4000斤),大洋300元,赈济灾民。土地革命开始后,……[详细]
周世民 [] (?~1676)
  周世民,又名周济民、周四,靖边清坪堡(今高家沟乡)人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,周世民聚集乡间饥民举义反清,四方百姓纷纷响应,义军很快发展到1万多人。其时,定边副将朱龙亦起兵占据了定边城,与周世民遥相呼应。在朱龙的配合下,周世民率义军东取绥德,南攻安定(今陕西子长县),北克米脂,声势大振。周世民又和神木副将孙崇雅取得联系,带领义军直抵神木,孙崇雅开门投诚。义军乘胜进攻榆林,清总兵许占魁拼死固守。义军攻城三日未克,遂挥戈东进,直指葭州(今陕西佳县)。周世民冒着矢石,亲自率兵登城,连破“镇远”、“扬武”二门,激战中身负箭伤,仍率部奋力拼杀,迅速占领了葭州城。……[详细]
  郝登鸿(1911~1945),字云程,今靖边县红墩涧乡填满梁壕人。民国十一年(1922),郝登鸿考入横山县第一高小。在校期间,由于受共产党员的影响,他读了《共产主义ABC》等革命书刊,加入进步组织学生自治会,并与高岗、曹动之等领导了以反对-污吏、苛捐杂税为中心的-斗争。十七年(1928)十月,郝登鸿在横山南关小学任教时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十八年(1929),根据地下党的指示,回到家乡建立党的地下工作点。他经常以经商作掩护,到内蒙巴兔湾、纳林河等地结交蒙汉各层人士,了解国民党军政情况,及时向党组织汇报。二十五年(1936)六月,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成立,工委……[详细]
  宋学礼、宋学智,靖边县新城堡陆家湾人。民国前期,因宋家殷实厚富,广有钱财,人称“宋百万”。宋家世代务农,家境平常,到宋假娃时渐渐富裕起来。宋假娃生三子,长名学仁,少亡。次子学礼,幼子学智,2人皆精明强悍,颇有心计。民国初年,山西禁烟,鸦片价格暴涨。宋学礼身背破“捎码”,哼着“莲花落”,往返于晋、陕之间,名为行乞,实则贩卖烟土,牟取暴利。同时,宋氏兄弟还大做其它投机生意。春、秋季节,雇搔羊工五六十人,到定边、安塞、保安、吴旗及靖边境内各乡村搔剪羊绒毛,以极低的价格购来,再贩运至由洋人在镇川开办的绒毛收购站高价出售,获得暴利。如此多年后,宋家聚金万贯,成为三……[详细]
  石英秀(1891~1934),字子俊,靖边县镇罗堡姬家坬人。幼时家贫,入私塾念书3年。为养家糊口,曾给有钱人家揽工种田。石英秀身体魁梧,双目炯炯,精明强干,颇有心计。看到社会-,官场腐败,在30岁那年,鼓动表弟尚英贵等到靖边南山荒草滩“混事”。几个月后,拉起20余人的一支队伍,有土枪数枝,刀矛若干。石英秀凭借这点实力,擒匪拿盗,维持地方秩序,博得群众好评。其后,用计收编了从安塞流窜到靖边的郝0部20余名全副武装的土匪。经过整顿,兵员增至60余人。民国十四年(1925),驻扎在靖边的国民军任和亭营长收编了石英秀部,任其为连长。十五至十六年(1926~192……[详细]
  王锦秀(1894~1935),今靖边县青杨岔镇总关口村人。出身农民家庭。未上学,靠自学粗识文字。民国十七年(1928),陕北遭大灾荒,靖边县长牛庆誉动员富户捐款献粮赈济灾民。王捐献粮食10余石,并劝喻富裕亲朋捐出80余石,散发给当地饥民。30年代初,青杨岔一带常有土匪骚扰,民不聊生。王锦秀对此切齿痛恨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),说服父亲买了10多支枪,组织起1支武装,取名保家团。土匪自此再不敢骚扰。二十二年(1933)二月,谢子长由南方回到陕北发展地方党组织,派人与王锦秀联系,并向他宣传革命道理,王开始倾向革命。四月,谢子长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向王锦秀借枪,……[详细]
  李炅旻 (1957~)笔名君鸣。陕西靖边人。中共党员。大学学历。历任梁镇公社电影文化站站长,靖边县卫生局计生办干事,中共靖边县委宣传部、纪检委干事,县委组织员,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县广播电视台总,陕西省广电信息网络公司靖边中心主任。。陕西省作协会员、省诗词学会会员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著有诗集《苦豆花》、《地椒叶》,散文集《白云苍狗》,发表作品300多篇。诗歌、散文多次获得市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、优秀奖,论文获全国广电系统奖,部分作品入选《现代新人诗歌选萃》、《青春流派》、《中国写真录》等书。……[详细]
   王国宝(1893~1978),今靖边新农村乡瓦房村人。以“过光景”遐迩闻名。王国宝每天鸡叫起床,出门总要背个粪篓。线单子被面一盖30多年。“羊肚子”手巾、布腰带一扎10多个年头。上衣一辈子不扎领子,有人不解,问他为何这样?他说:“1条领子节省2寸布,一辈子能节省多少!”王国宝自幼家贫,曾靠揽工为生。后来租种别人家土地,由于他辛勤劳动,节俭持家,家境渐好。土地革命一开始,他便接受革命道理,拥护共产党的政策,成为积极分子。抗战时期,王国宝一家努力生产,多打粮食,年交售公粮精米数千斤,食盐数百斤。即使在歉收年,一家省吃俭用,也要照常交售公粮,成为全县出名的劳……[详细]
  张仲成(1887~?),原籍横山县西塘村。原是石匠,以手艺谋生。横山一带,沙多地少,百姓世代在饥寒中挣扎。面对连绵不绝的沙丘,张仲成常常慨叹不已,于是逐渐产生了以水治沙的念头。43岁那年,为摆脱饥寒,他决定迁居到濒临芦河的靖边县杨桥畔去实现夙愿。当时妻子竭力反对,两人大吵一场后,张仲成只身来到杨桥畔,开始了艰辛曲折的引水拉沙造田试验。经过4年苦干,张仲成将1片面积为50亩、遍布丈余高沙丘的沙滩,改造成亩产1石(约400斤)粮食的上等水田。消息震动四乡,村民纷纷仿效。引水拉沙的经验很快在杨桥畔推广开来。妻子为其精神所感动,将全家迁到杨桥畔落户。民国三十年(……[详细]
  樊士杰(1879~1936),字幼樵,号梦龙,今靖边县龙州乡小涧村人。清末廪生,学问渊博。曾任柠条梁商会会长。樊士杰一向鼓吹孝悌仁爱、礼义廉耻。劝喻百姓读书、戒赌、务农,因此颇有声望。民国初,樊士杰被县府举荐为陕西省参议员。当时靖边毛乌素沙、老虎脑等地屡屡发生抢劫事件,为防匪窜扰,“保境安民”,樊士杰招丁买枪,办起了民团,自任团总。十四年(1925),樊士杰首倡兴修杨桥畔水利,从“华洋义赈会”贷款3000元大洋作为资金,分摊到各户。其后因群众无力偿还,樊即将水脑沟数百亩荒地记在自己名下,以此抵补贷款。同年,樊士杰将五台、马圈、小涧3村私塾合并,以公地佃租……[详细]
  党生旺(1890~1966),原籍清涧县党川村,少年时随父迁居靖边县柠条梁镇。党生旺14岁时入铁匠铺当学徒,他天资聪敏,学艺刻苦,手艺长进很快。党生旺跟师傅学习制做土枪技术时,师傅只教他做外壳的方法,而不传授做弹簧这一关键技术,每到这道工序,师傅总是背着他。一次,师傅正在制做弹簧,他便悄悄趴在窗口偷看,发现师傅将弹簧从红炉取出后,当即蘸水,紧接着涂一层清油,再用火烤。他领悟出其中奥秘,经暗中试验,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。党生旺3年后出师,与人合开铁匠铺数年,后独起红炉。在长期的实践中,他掌握了一手精湛的铁器制作技术,尤以刃器著称。所制窗花剪子,小巧玲珑,尖似……[详细]

全部靖边县人物>>>